接枝改性聚丙烯在電線電纜領域展現出的性能優于傳統的絕緣材料,但是受制于技術發展,目前行業規模較小,在PP總需求中占比較低。隨著我國中高壓的電線電纜在“新基建”和新能源汽車行業帶動下,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發展大概率持續穩步提升,對于三大通用塑料需求起到帶動效果,其中對于PP的邊際需求增長最為顯著,近期隨著110千伏絕緣材料技術突破,接枝聚丙烯有望在未來幾年“大展宏圖”。
電纜行業對于通用塑料需求穩步增長,占比亦提升
在我國,電線電纜用的塑料材料主要為PVC樹脂和PE樹脂,而PP占比較少,從兩種主要原料的總需求來看,2023年電線電纜分別占PVC和PE總需求的6.5%和6.1%,分別較2018年提升4.1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從需求的絕對值來看,2023年PVC和PE電纜需求分別為125.2萬噸和242.9萬噸,分別較2018年增長5.2萬噸和65.3萬噸。綜合占比有所增長,主要在于我國社會經濟近年平穩發展,基建設施需求逐年增加,促進電線電纜行業發展,市場規模逐步提升。
PVC增速顯著慢于PE的原因在于劣質PVC由于粉狀顆粒度較粗導致絕緣性不好,而PE電絕緣性優良,損耗低、導電強度大。對于高端的XLPE來說,在重量、耐熱性和耐腐蝕性等方面具備比較優勢。接枝聚丙烯受制于技術起步較晚,雖然在環保性、物化性能和經濟效益上較優,但目前應用較少。這些差異性也導致了幾種材料應用領域的不同,PE常用于低壓電纜、通訊電纜;PVC廣泛應用于低壓電纜、建筑電纜、汽車電纜等;XLPE和接枝聚丙烯應用于中、高壓電線電纜和工業電纜,也因此可以看出,中高壓電線電纜發展在近年優于低壓。
電線電纜市場規模提升,得益于基建和汽車行業發展
2018年至今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實現了長足發展,2023年我國電線電纜產量為6203萬千米,較2018年增長36.8%。從2018年至今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實現穩步增長,可以主要歸結于于兩個原因,首先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電車內部電線用量,同時側面推動了充電樁等行業發展。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扶持農村發展的一些列政策實施,中國電力、城市和鄉村交通行業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國電線電纜行業規模。從目前的表現來看,電線電纜的市場的增長邊際需求具備剛性并且增長較為迅速。
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穩步提升,從累計同比來看,2018年至今均為正增長,2023年,同比增長8.24%。近年隨著“十四五”規劃的提出,我國加快布局第五代移動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建設不斷助推基建行業興起。并且通過萬億國債用于水利建設,化工行業一體化布局,以及一系列助農和產品下鄉舉措,鄉村基建也在逐步完善。對于我國來說,基建發展維持高景氣的周期尚未結束,過去依賴城市化的基建增量或將被新農村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帶動作用代替。“新基建”所推動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充電樁、特高壓、工業互聯網等的基礎性材料都是電線電纜,尤其對于中高壓電線電纜行業的推動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從2020年至今,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產量從136.6萬增長至2023年的958.7萬輛,增長超過7倍。從目前的發展勢頭來說還沒有達到頂峰,新興自助駕駛技術、更安全的電池技術以及更舒適的乘坐體驗還在不斷刺激消費者需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也逐步提高。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于城市電線電纜需求量更多。隨著汽車電子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汽車內電子設備的大量使用使得車內電線越來越多,汽車線束重量占整車總重量的5%,因此新能源汽車比傳統汽柴油車對于電線電纜需求更多。
電線電纜領域對我國三大通用塑料需求增加,接枝改性聚丙烯將增長明顯
近日廣東電科院成功研制除了全球首條110千伏接枝改性聚丙烯絕緣環保電纜,并通過了全部型式試驗檢測。這一成果不僅標志了我國在高電壓等級接枝聚丙烯環保電纜領域掌握了原創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還對于塑料行業的未來需求發展格局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目前,廣東電科院已在10千伏和35千伏接枝聚丙烯環保電纜的研制上取得顯著進展,并順利投入工程應用,并對常規XLPE產生一定的替代,然而受到材料的潔凈度和電纜生產線的改造要求也更嚴格,110千伏及以上材料尚未投入工程應用。接枝改性聚丙烯和常規XLPE絕緣電纜相比,具備低生產能耗、高運行溫度、可回收利用等特性,擁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推廣價值,符合新型電力系統的綠色低碳發展趨勢,是電纜材料行業的重要技術方向之一。
綜合來看,無論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駕駛技術的發展對于城市充電的需求,還是基建邊際增量中“新基建”項目代表的高新技術通訊產業,對于中高壓電線電纜需求逐步提升。PVC由于本身的物化特性主要應用在低壓領域,PE和PP則在中高壓領域應用,PP在過去在電線電纜行業需求占比較低,但目前新研制的接枝聚丙烯,在環保和經濟性上更勝一籌。結果來看,我國電線電纜行業發展大概率穩步提升,對于三大通用塑料需求起到帶動效果,其中對于PP的邊際需求增長最為顯著,得益于接枝改性聚丙烯的技術突破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