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商會瀏覽完畢
點擊跳轉協會官網https://www.hast.net.cn/
組織性質。河南省科協是全省科技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省委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省委省政府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動全省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河南省科協是省政協的組成界別之一,是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單位,是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政府與中國工程院合作委員會(省院合作)辦公室所在單位,是全省科普工作的主要社會力量,是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科技創新智庫。
職責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確定了科協的“三三四”定位: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提供科技類公共服務產品的社會組織,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簡稱“四服務”)。
歷史沿革。河南省科協成立于1959年5月11日,其前身是成立于1957年2月8日的中華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河南分會和河南省科學技術普及協會。
機構設置。河南省科協機關現內設辦公室(計財部)、組織人事部(院士辦)、學會學術部(科技社團黨委辦、國際部)、科學技術普及部(素質辦)、調研宣傳部、機關黨委。直屬事業單位有省反邪教協會秘書處、省科普中心、省科協信息中心、省高新技術產業化研究會、省老科協、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省科技館、河南科技報社、農家參謀雜志社。
組織體系。河南省科協由148個省級學會、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科協、157個縣(市、區)科協以及高校科協、企業科協、醫療衛生機構科協、園區科協、鄉鎮科協、街道科協、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社區科普組織等基層科協組織組成。通過這一覆蓋理、工、農、醫和交叉學科的學會網絡和覆蓋全省各區域各層級的科協組織網絡,聯系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履行“四服務”職責。
領導體制。河南省科協由中共河南省委直接領導,省委副書記分管科協工作,省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長聯系科協工作。河南省科協執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實行全省代表大會、全委會、常委會領導制度。
總體思路。河南省科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明晰大勢中的方向感、提升大局中的存在感、強化大事中的責任感。科協事業發展的總體部署是融入創新大局、弘揚創新精神、培育創新人才、助力創新驅動、肥沃創新土壤、服務創新決策。“十四五”期間總體布局是展開“出彩中原”“才薈中原”“科創中原”“科普中原”“智匯中原”五大行動。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著力實施“基層科協組織和黨建雙覆蓋工程”“科技創新人才引育工程”“優勢產業科技賦能工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工程”“現代科技館體系推進工程”“科普筑基惠民工程”六大工程。實現目標是提高科協組織存在感、增強科協工作美譽度、提升科技創新推動力。
履職情況。河南省科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群團工作、科技工作、科協工作的重要論述,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在中國科協的有力指導支持下,牢記“國之大者”、心懷“省之要者”,明晰大勢中的方向感,提升大局中的存在感,強化大事中的責任感,履職盡責、加壓奮進、勇毅前行,著眼人才強省戰略實施,著力打造人才工作品牌;著眼創新驅動戰略實施,著力打造學會工作品牌;著眼厚植創新高地沃土,著力打造科普工作品牌;著眼服務黨政科學決策,著力打造智庫工作品牌,努力推動我省與中國工程院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更加有效對接,努力推進全省重點民生工程河南省科技館新館建設,努力開啟新時代全省科協工作新征程,為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篇章作出了新貢獻。
扛牢政治責任,全省科技界思想政治引領進一步走深走實。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條主線,深入組織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唱響全省科技界聽黨話、跟黨走的時代昂揚旋律。以慶祝建黨百年強化政治引領。組織收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專題學習研討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河南日報》推出慶祝建黨百年特刊——“科創無限繪新天”。開展省科協系統“迎七一”紅歌傳唱活動,總播放量近1800萬次。舉辦“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暨慶祝建黨100周年座談會、全省科協系統“百年風華 青春向黨”青年演講大賽。聯合舉辦“紅色百年路 科普沿黃行”活動,40輛科普大篷車深入濮陽縣等6個縣(市、區)118所鄉鎮中小學校巡展,11萬余名青少年學生直接受益,科普大篷車服務團入圍中國科協“典贊·2021科普中國”年度基層科普人物。以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在大別山干部學院舉辦黨史學習教育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培訓班,赴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開展“追尋先烈足跡 堅定理想信念”主題黨日活動,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汲取前行動力。開展“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主題實踐活動,舉辦《苦難輝煌 百年夢想》黨史學習教育巡講報告會、“大手拉小手”科普系列報告會等100余場,引導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學黨史 感黨恩 百名首席科普專家進百縣”活動被評為全省優秀志愿服務項目。省科協在中國科協黨史學習教育地方科協活躍度排名中持續名列榜首。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強化價值引領。積極開展科學家精神宣講活動,組織承辦“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匯演等活動,評選宣傳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立體呈現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學救國、科教興國、科技強國偉大事業的感人故事,引領科技工作者弘揚“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科學家精神,在國家創新高地建設中奮勇爭先、更加出彩。以科技社團黨建強化方向引領。批準86家全省學會成立黨委,科技社團黨建全覆蓋實現跨越式發展。舉辦第七屆河南科技社團黨建論壇、全省科技社團黨史學習暨黨務培訓班,持續推廣實踐“三議一公布”工作法,推進“兩員”(黨員、會員)服務中心試點建設,持續增強全省學會黨建工作能力。
聚焦“四服務”主業,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成效進一步彰顯。緊緊抓住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第一戰略的重大機遇,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這一中心任務,找準切入點、結合點,創新思路、創新載體、創新方法,積極履行科協“四服務”職責,科技人才服務、科創平臺搭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科技智庫建設等工作不斷拓展提升。科技人才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出臺《省科協駐會領導聯系地方、院士專家和省實驗室工作方案》,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加強聯系服務。深入推進省院合作,做好“省院會商”成果的協調溝通、跟蹤落實,爭取中國工程院在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培育等方面支持。做好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和跟蹤服務,助力許為鋼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實現6年來新突破。打造省院共建“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河南研究院”引才平臺,邀請院士80余人次參與咨詢研究,開展院士中原行活動。完成2021年度“中原青年拔尖人才”遴選、第五屆河南省自然科學學術獎評選,組織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舉辦第二期青年科技人才國情研修班,組織召開青年專家代表座談會,積極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高校科學營等活動,扎實開展2021年“英才計劃”學員培養,聯合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精準服務試點工作,積極探索“雙減”政策下校外科技教育新途徑新方法。聯合省人才辦,選聘第三批首席科普專家100人,科普人才隊伍的數量和影響力實現同步提升。“科創中原”品牌效應更加彰顯。聯合承辦高規格的2021世界傳感器大會、中國北斗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十屆年會、第七屆中國超硬材料產業發展大會、2021年全國雙創活動周鄭州主會場活動,聯合主辦國產首臺高原高寒大直徑硬巖掘進機下線暨極端工況裝備技術發布大會,促進創業創新要素聚集、交流、對接。深入開展會地合作,聯合全國學會和漯河、新鄉、鶴壁、洛陽等市,舉辦食品機械、高端紡織、汽車電子電器、工業設計等8場產業技術發展大會,簽訂協議29項、簽約金額94.42億元。鶴壁市入選中國科協第二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濮陽市成功創建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強化學術引領,聯合主辦第二屆精確制導武器技術高端論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河長國際學術論壇等活動,各省轄市、全省學會和相關高校舉辦2021年動物學前沿太行山論壇、中國(許昌)能源互聯網裝備技術發展大會、2021年豫晉陜金三角地區急危重癥高峰論壇、綠色低碳技術高端論壇、2021綠色技術科技成果對接交流會等學術活動,10萬多名科技工作者參加。科學普及之翼更加強勁。牽頭編制并呈請省政府印發了《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召開了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專題會議。深化科技志愿服務活動,動員1300多個科技志愿服務組織和8.1萬名科技志愿者,建立“i科普”科技志愿服務基地124個,開展科普“五進”活動近5000場次,受益群眾超過260萬人次。打造常態化城鄉科普陣地,聯合認定83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支持建設21個現代農業科普園、20個農村中學科技館、50個科普示范社區。建立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聯盟(河南),河南禹州小麥科技小院被評為年度十佳。“科普中國”信息員達60多萬,轉發優質科普資源1235萬篇次。培育舞鋼市、方城縣為全國科普示范縣。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3844萬元,支持21個市縣科技館向公眾免費開放。組織34 站“流動科技館”巡展,80 余萬人次受益,獲中國特色現代科技館體系“普惠之星·優秀”稱號。加強科普資源創作,打造中原科普新媒體傳播矩陣,開設中原科普云課堂等欄目,點擊量達2億多人次。舉辦全國科普日活動4863項,輻射公眾超過920萬人次。舉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年會暨2021年中原科普高峰論壇、“典贊·2021科普中原”、全民科學素質網絡競賽、防范邪教宣傳月、中原科普講壇等活動。積極開展應急科普,發放防汛救災科普讀物10萬余份;轉發文圖視頻信息1000萬多條次,播放量、閱讀量達1.2億人次;首席科普專家防汛減災志愿服務團開展以災后農業技術指導、群眾心理援助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志愿服務300多次。科技智庫影響更加廣泛。舉辦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科普論壇、“高速鐵路軸承自主化途徑研究”專家研討會,聯合承辦中國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暨第六屆黃河論壇,推進“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河南研究院”年度8項戰略咨詢研究課題項目,為河南制定科技政策、推動科技創新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積極推進年度科技智庫課題項目研究,遴選確定我省首批5個科技智庫研究基地和7個研究基地創建單位,構筑起具有河南特色的“小中心、大外圍”科技智庫體系。在河南日報客戶端開設抗災和防疫專欄,組織院士專家圍繞道路災后安全“大體檢”、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角度重新審視城市建設標準、災后重點動物疫病預防、玉米災后管理和新冠肺炎疫情群防群治、核酸檢測、消殺防疫、心理疏導等主題,提出科學對策建議、作出權威解讀。科技工作者調查站點工作第九次獲中國科協表彰,關于高鐵軸承自主化的智庫建議專報獲樓陽生、江凌、費東斌等省領導批示。
錨定一流標準,省科技館新館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把省科技館新館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緊盯“國際一流、國內領先”建館目標,克服災情疫情疊加困難,自我加壓、迎難而上,以“5+2、白+黑”的工作節奏和“時間占滿、空間占滿”的工作方式,加快推進新館建設取得新的階段性成果。建筑收尾工程扎實推進。會同代建、總包、分包、監理等單位全面排查問題,列出150多項建筑整改事項。目前,建筑遺留問題正在逐步進行施工,建筑整改事項已基本整改到位。全力做好新館防汛救災工作,申報獲批中央專項資金1061萬元,扎實開展新館災后修復。展教工程建設全力推進。成立新館展教運營工作建設指揮部。組織專家論證會、評審會30多次,組織招標項目20項,分6批從非洲、北美引進珍稀野生動物標本400件。基本完成了“動物家園”“童夢樂園”“探索發現”“創享空間”等四個常設展廳的建設任務,將于近期開始壓力測試運行。“宇宙天文”展廳完成進場施工準備,“交通天地”展廳完成初步設計;“人工智能”“智慧人類”展廳正在推進初步設計;青少年創新教育區完成深化設計;一層短期展廳完成首次展覽引進工作;科普展覽資源、標志性展項完成前期征集工作。球幕影院、4D影院、巨幕影院開始施工,飛行影院完成深化設計方案。配套設施建設同步推進。球體外表裝飾正在緊張施工;學術交流區、行政辦公區建設基本完成;餐廳建設已完成餐飲公司招標及初步設計工作;創新教育區已完成深化設計及進場施工準備;圭表塔、天文臺等正在進行招標準備。運行籌備工作加快推進。保安、保潔、綠化、設備維護等社會化服務機構進場提供專業服務保障。完成觀眾服務相關設施設備的安裝調試。新招聘員工、展教輔導、觀眾服務及其他崗位勞務派遣人員等80多人,開展了集中培訓和有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確保依規管理、有序運行。
堅持黨建統領,科協組織履職盡責能力進一步增強。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持續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壓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切實加強科協組織自身建設,為全省科協工作守正創新、提質增效提供堅強保障。切實扛起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落實黨組會議、主席辦公會議和領導班子會議“第一議題”制度,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認真落實請示報告制度,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反對“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著力為基層減負增能。扎實推進巡視整改,36項整改任務中34項已整改到位。切實守牢意識形態政治底線。加強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及時把握全省科技工作者思想狀況,敏銳洞察科技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加強網絡輿情監測,編印輿情報告,及時掌握了解科技界網上輿情動態,做好風險防范。認真落實所屬學會舉辦論壇、講壇、報告會審批報備制度,把好審批關、過程關、宣傳報道關。對網站、所屬媒體、網絡平臺加強輿論導向把控,把好主要陣地。完成意識形態工作專項督查6個方面、17項整改,嚴格落實責任,確保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切實加強科協組織自身建設。健全制度機制。針對群團組織特點,構建由主席會議、常委會議、全委會議和黨組會議、主席辦公會議組成,符合章程、運轉高效的議事決策機制。配合省人大法工委、教科文衛委,開展專題調研,積極推進《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修訂工作。研究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章程》實施細則、《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制定出臺《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評審咨詢專家庫管理辦法(試行)》和《省級科普與學會服務能力提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20多項制度,科協工作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強化組織建設。獲批增設“院士專家服務辦公室”并增加行政編制和副處級職數。推進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和機關內設機構職能、人員優化調整,完成省科技咨詢服務中心并入省科技館的人員安置、資產處置等相關工作。扎實推進優秀年輕干部雙向交流任職“墩苗育苗”計劃實施,完成駐村第一書記和事業單位領導班子、機關處級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加強學會動態管理。制定修訂全省學會組織通則、換屆工作管理辦法等制度,提升學會依法依規管理水平。探索問題學會退出機制,堅決穩妥處置省抗癌協會問題,注銷、撤銷多家問題學會、僵尸學會,釋放出加強學會管理的鮮明信號,得到中國科協充分肯定。深化文明創建和平安建設。推進服務型單位建設,成功創建無煙黨政機關、“省級節水型單位”和2個省直“青年文明號”。以“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為目標、為抓手、為檢驗,創建平安科協、平安學會,榮獲省直單位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建設工作先進集體。
所獲榮譽。河南省科協先后榮獲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學會創新和服務能力提升引領”專項獎勵、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優秀區域責任部門、科普大篷車運行管理工作優秀單位、全國反邪教協會工作先進單位、老科協工作先進集體、中國數字科技館二級子站建設項目優秀獎、企業創新服務中心項目評優獎勵、青少年科技教育評優獎勵、全省深化改革先進單位、全省政研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防范處理邪教系統先進集體等獎項;榮獲“全國科普日”、中國首屆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全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全國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等活動優秀組織單位;院士候選人推選、第三方評估、綜治平安建設、財務決算、年鑒編撰、機關黨建、政務信息、資產管理等工作受到中國科協和我省表彰肯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i科普”科技志愿服務被評為全國科技志愿服務“四個十佳”,形成的“河南經驗”“蘭考模式”在全國推廣。
周一至周六:09:00-12:00
13:30-18:30